烈火燃尽后的生存与死亡

烈火英雄

那些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大义牺牲的人,他们行为对其本人究竟有多少意义呢。看完《烈火英雄》,我不禁对这个世界产生了些许疑问。我想象中的美好世界,每个人都能幸福生活的世界,是不是不可能存在呢。

电影把重点放在了火灾发生时的情况,对灾难发生和结束的描写很少。纵观影片,观众的大部分印象就是满屏幕的火焰和消防员咬着牙坚持对抗火焰的表情。电影使用大量爆炸,火焰燃烧的镜头以让观众切身感受到火灾现场的压迫感,而这点似乎造成了我的某种“审美疲劳”。电影中大量出现的词语“流淌火”也仿佛魔咒一般,即使看完电影回到家中,也在我脑海中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散去。

消防员救火这个题材,个人认为是非常好的,然而影片的重心并不在消防员齐心协力救火,而是主角江和徐的个人英雄主义剧情。上面说到影片大部分镜头都聚焦在火和爆炸上,剩下的就是市民的反应和江、马、徐三个消防战士身上。

电影对主角江立伟的塑造并不是很到位。主角开始因为自己不经意的疏忽造成了一名消防员的牺牲,自此这朵阴云久久飘浮在他的生活中。不仅被革了职,连儿子也因为父亲的过失遭到了非语。这里的剧情很奇怪,儿子同学的父亲从何处知道主角就是那个造成消防员牺牲的人,又为何要告诉一个三观正在形成的孩子呢?不得而知。想必这是编剧为主角之后救火的英勇表现所做的铺垫吧,然而这个铺垫的意义却不是很明朗。主角是因为对造成手下消防员牺牲的愧疚才去做敢死队队员,还是对自身有一种英雄主义的想法,还是二者都有呢?这里拍的最好的片段,个人认为应该是关阀门前江问马要烟的那一段,可以说是人物塑造中不多的闪光点之一了。

救火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位快要退休的消防员郑智,对于他牺牲的描写可以说是比较无厘头的,也许是编剧为了在主角牺牲之前,为调节观众情绪点的一记饭前甜点?

另一名主角徐小斌的刻画在我看来是优于主角江立伟的。一个普通的消防员,对于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的任务,付出了生命。关于河里的垃圾堵住了抽水管道这点,实在是满满的讽刺。这在我看来就是典型的描写小人物手法,无论是下水的片段还是牺牲之后恋人的表现,都极其具有感情表现力。

既然编剧能写出一个人转十几个小时的阀门,那为什么不能写出生存与牺牲的对比结局呢?徐小斌的牺牲是剧情的升华,而江立伟的牺牲却如鲠在喉。电影通过大量篇幅描写的主角江立伟的牺牲所起到影响观众情绪的效果,远不如相比较短的徐小斌的片段。

悲剧需要赋予其意义, 否则就是单纯的哗众取宠,如同《战狼 2》通过雇佣兵军队残忍的杀戮来突显主角的英雄行为一样。影片结尾对于群众为消防员遗体哀悼的片段,对于影片的情感升华实际上毫无帮助,观众只能体会到浓浓的悲伤,然而整个影片的氛围却是比较壮烈的,可歌可泣的。

切尔诺贝利

我联想到另一个同样是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 《切尔诺贝利》。两部作品有着类似的叙事手法——灾难中不同小人物的插叙描写,包括了身处灾难第一线的人和阵线后的普通群众。

在看完《切尔诺贝利》后,我的第一感受是对人类在自我毁灭中求生欲望的震撼、对战线后贡献头脑的物理学家的敬畏和当权者视人命如蝼蚁保全自身隐瞒事实的悲哀,它讲的是灾难背后的人性。我觉得这是一个观众看完它后应有的感受。而当我看完《烈火英雄》时,却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恻隐之心,甚至产生了怀疑。《烈火英雄》通过人群涌入地铁,涌入船,涌入医院的场景,来描写出群众的恐慌,以突显出灾难之大,从而侧面反映消防员的奉献精神之伟大。而在我眼里这几段描写实际上意义并不大。如果能对码头负责人的言论,对爆炸的原因深入剖析,展开领导隐瞒真相,推卸责任,群众在灾难面前不择手段,那么会更加有深度和内涵,而不仅仅成为一部标准的煽情商业片。然而这些在电影中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烈火英雄》确实很燃,但仅仅燃是不够的。本片可以说是陈国辉导演的评价最好的电影,但无奈导员水平还是有限。所以才会过早的立下一眼便知的 flag。比如江立伟对儿子说:“等这次回去,我天天陪你上学”。这和战争片角色说“打完这仗就回老家结婚”如出一辙,想必是十有八九回不去了。另一个反应导演水平的就是电影中的配乐。电影中的燃点,泪点大多是靠配乐来烘托的,其次就是电影中过分使用的慢镜头,就不展开说了。

还有对真实事件改编的考究,举一个影片中例子:四个阀门,一个阀门需要 8000 转,一共需要 32000 转,而假设主角 2 秒完成一转,则需要 64000 秒,共 20 个小时,抛去另一名消防员转的 1/4,还需要十几个小时,同时需要顶着高温作业。

中国的大部分影片只要涉及类似题材的,往往刻意着重突出英雄主义,从而在其艺术表现力、真实性等方面有所欠缺。我们只能停留在爱国主义,无私奉献精神的层面上,而不能上升到人道主义和整个人类的灵魂、这样的电影带给人的永远只是情绪上的激烈反应和感动后的空虚无物,视觉上的刺激代替了心灵的震撼。比如《战狼 2》,原本他们可以拍的更好,可惜文戏拖了后腿。同样是主旋律电影,《我不是药神》这部片在我心中的地位就一直很高。中国不缺主旋律电影,缺的是优秀的剧本,中国能拍出《流浪地球》那样特效的电影,可见技术和特效都是不缺的,因此还是应该把精力花在思考怎么去讲一个好的故事,通过电影引起观众对人性、灾难、英雄气概的思考上。

因此,要问我如何评价这部电影,我的回答是,如果和《切尔诺贝利》这类写实的电影相比,它差了很多,过分追求观众情感共鸣,人物表现略微空洞,剧情演绎略微浮夸(原油着火用水扑,烈火中扔掉氧气面罩,徒手扳阀门)。但从国产电影的角度来看,《烈火英雄》是一部很好的励志片,唤起人们对消防员战士英勇无畏不惧死亡的歌颂,编剧和导演的对这部电影的定位也就在此。

顺便一提,和我一起看电影的两个妹子都觉得电影非常棒,甚至有一个从电影中期就一直热泪盈眶。可见《烈火英雄》的受众并不是我这一类人,而是需要这种电影产生的正能量激励的人,这也是这部电影评价两极分化严重的原因之一。而我,从来都不是一个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去获得生活动力的人,仅此而已吧。

回到开头的疑问,即使存在这样一个世界,我想,也是少数人的,建立在大多数人不幸的基础之上的“幸福”世界吧。在这个世界中有无数默默奉献的小人物,他们咬着牙,就算流血也要坚持。坚持什么?他们心中存在的正义。然而讽刺的是,他们坚持的正义却是无比虚无的东西,只会成为上层人民享受生活的源泉。在我看来,不过工具人罢了。

我自诩做不了战场效命的士兵,无法改变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但我想做自己能想到的美好的事,如果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那么一点点,也足够了。

以上。